•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艺术新闻

茶道,岁月的四重奏

时间:2021/10/2 19:06:15  作者:高明  来源:关西华文时报  查看:0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在我国,但凡喜欢茶的人都在谈论茶道。从盘古开天地谈到儒释道杂,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聊到琴棋书画诗酒花,从马斯洛需求模型侃到神秘价格,越说越激昂,越说越复杂,越说越玄乎。目的都是为了把自己中意的茶侃到云端的高度,以此带出或暗喻这个高度背后的生活方式。其实,茶道并没有那么复杂。从狭义上说...

在我国,但凡喜欢茶的人都在谈论茶道。从盘古开天地谈到儒释道杂,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聊到琴棋书画诗酒花,从马斯洛需求模型侃到神秘价格,越说越激昂,越说越复杂,越说越玄乎。目的都是为了把自己中意的茶侃到云端的高度,以此带出或暗喻这个高度背后的生活方式。

 

其实,茶道并没有那么复杂。从狭义上说,只是喝茶的路径与方式;从广义上讲,是品赏茶的美感并悟出哲理之道。前者主要用于统计学的分门别类,后者则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哲学,一套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和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。

 

茶是一片树叶,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之一。我曾经和广东资深茶叶研究专家刘博士上过茶山,他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全球最新的研究动态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。如著名茶叶的采摘方法和“黑白红绿黄青”六大色系的技术诀窍;各种茶叶含有的茶多酚、茶多糖、γ-氨基丁酸、茶色素、包括叶绿素、β-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,以及对人类健康的作用;各种生物酶对激活人体细胞的研究成果;它们是如何筑起多重保健屏障并发挥细胞的抗衰老功能的······

 

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。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大国,也是“茶道”文化发源最早、礼仪最完善的国家。我国最早发现茶叶,据说源于5000多年前的神农尝百草。炎帝曾经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由此可见,茶的发现是从药的源头而来的。

 

炎黄以降,我们逐渐形成了“药食同源”的中医保健理论。以草药论,茶是一种解毒治病的物质;以饮品论,茶是一种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神仙草。可见唐代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里系统记录的从茶到水,从品种到器物的饮用方式和妙趣。

 

当我们梳理出“茶源”和祖先源远流长的饮用历史之后,我们的面前已经徐徐展开了一幅茶道生活方式的多彩画卷。

 

喝茶,天下人的快意人生

 

“喝茶”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茶叶消费方式。喝的本义是口渴,它是由人体的生存本能所决定的。全球有30亿人“喝茶”,这是一个巨大消费量,可谓“同一个地球,同一片树叶”。大家喝的是茶叶在水中的浸出物质,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充人体水分、营养物质以及提神醒脑。

 

说到“喝茶”,我们的眼前总会出现咯吱窝夹着公文包,手中捧着一个漂浮着小半杯茶叶的瓶子,行走基层的勤奋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身影。

 

改革开放之后,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,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。人们手中的杯子忽然不见了,代之而起的是装到瓶子里的“茶饮料”。从喝热茶猛然转到了喝冷茶,从个性化消费快速转变为雷同的一致性消费,生活习惯和口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不管我们是拥抱改变还是排斥改变,岁月形成的大潮已经滚滚而来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。

 

这种以方便购买,随处可见的“喝茶”方式经过互联网一代的引爆,变成了大工业的主流饮料。据2020年发布的《茶饮白皮书》数据,新式茶饮料的消费者已经突破3.4亿,且成为了90后的偏爱;艾媒咨询曾经预测,2019年新茶的市场规模为2044.8亿元,今年将达到2800亿元。

 

在“喝茶”的另一条路径上,汤姆斯·立顿发明了“袋泡茶”。他以“降低茶价格,让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”的理念进入喝茶界,引领了全球家庭和社交茶的消费潮流。至今,光“立顿”品牌每年就有230亿美元茶包的销售额,据说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,即7万多家茶厂全年产值的70%。如果把“袋泡茶”和“瓶装茶”的喝茶人数相加,绝对可以算得上“世界江山一片茶”。

 

饮茶,岭南人的写意生活

 

岭南人说:“你到广州如果咩有饮茶,就如同没有去过一样。”把喝茶与“饮茶”区隔开来是广东人的聪明之处,也是广东的传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

“饮茶”既可适应普通人的生活,也能够代表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。广州最大的酒楼一般都开有早、午、晚三波茶市,早晚两波顾客最多,大酒楼甚至可同时容纳几百人“饮茶”就餐,堪称广州一景。

 

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,取其暖胃去腻,利于消化的作用。常见的发酵茶有安化黑茶、普洱茶;乌龙茶则有铁观音、大红袍等。老茶客喜欢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,称为“菊普”,取其清凉祛火的功能。虽然名为“饮茶”,但茶叶并非主角,真正的重头戏是点心。所谓“茶叶搭台,点心唱戏”即是。至今,粤式点心已经多达上千个品种,可饮茶的“茶精”唯独最爱虾饺、叉烧包、干蒸烧麦和蛋挞,俗称“四大天王”。可见“饮茶”也是相当讲究的。

 

“饮茶”并没有太多的礼仪,西装革履可以,T恤短裤拖鞋也行。普通人“一盅两件”,讲究一点的人“沙场点兵”,点心车推到跟前,想吃什么点什么,主随客便,丰俭由人。平等的是食客不分贵贱,可随时免费续水;相同的是别人给你倒茶时,你会像乾隆皇帝那样,曲起食指和中指,在茶桌上轻轻敲两下,表示感谢。

 

这种“饮茶”的方式,名义上饮的是茶,实则是吃点心,谈的是交情学问,甚至是生意。

 

“饮茶”是中国菜多彩构成的重要部分,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之一。在国外大城市的“唐人街”里,广东话的“饮茶”比“吃饭”还要流行,中外食客都听得懂。在旧金山的一家知名餐馆里,笔者遇见过一些美国政要,艰难的举着筷子,追赶蒸笼里会滚动的点心,连呼好吃。老板说,连总统都会时不时来这里饮茶,离席时还捎带挑选家人喜欢吃的点心“打包”,像那谁谁谁。

 

吃茶,东方人的惬意时光

 

喝茶和饮茶虽好,但茶叶在开水中的浸出物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,剩下的大部分营养物浪费掉了。不知是不是人类对营养物质的“自动寻的”功能起了作用?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明了吃完吞尽的“吃茶”。

 

赵州禅师有一个著名的故事,说的是身边监院领着两位禅师远道而来请教什么是禅?禅师依次对提问的三个人重复说了三次 “吃茶去”。这个“三字禅”以“吃茶”为出发点,直指人的内心深处。

 

“吃茶”说来很简单,其实就是把采摘的茶叶完整地吃进肚子,使营养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。最早见著于唐代,流行于宋代。吃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叫“抹茶”,另一种叫“茶膳”。

 

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,再现了唐代人“吃茶”生活方式的光环。茶叶精选烘干后碾成粉末,和山水一起文火慢煮,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,享用时连汤带末一起溜进肚子,故此称为“吃茶”。 唐代的煎茶,是“吃茶”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,而宋代的“斗茶”也是在“吃茶”程序上延伸的趣味。技艺精湛的参赛者手执最能代表自己风格的茶具,灸茶、碾茶、罗茶、候汤、焰盏、点茶,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,铺展着宋人的浪漫美学和生活态度。

 

日本是把“吃茶”发扬光大的国家之一,虽然溯本清源也是从唐代传入。但“吃茶”在他们的寺庙中静静生根,在晨钟暮鼓中慢慢发芽,在木鱼声声中成熟长大,最终形成了典型的日本禅式“茶道”。在近代,他们最有创意的是去掉“吃茶”的繁文缛节,把茶叶用大机器研磨成微小颗粒,直接改写“抹茶”新篇章。这种乘工业革命飓风,结合农业革命技术,采用避光而多产嫩芽的“遮阳原理”,制出了具有规模经济价值的茶粉,从而影响了年青一代消费者。如此,既可随时随地以茶粉冲饮,亦可作为蛋糕、面包、饼干、糖果、冰淇淋甚至面条的天然强化物,直接增加食物营养。

 

令人惊愕的是,在青年人趋之若鹜的抹茶潮流中,连铁心捍卫纯正路线的“星巴克姑娘”也憋不住了,隆重地推出了“抹茶饮品”。

 

还有一种我们祖先首创的“吃茶”方法是“茶膳”,即把茶汤或茶叶与日常所吃的食物相结合。一方面可以增加食物的复合鲜味,另一方面强化了食物的保健功能,还能突出食物的感官形象。把茶叶加入大米熬成茶粥;加入面团制成茶饺、茶面;以绿茶的嫩叶入菜还增加了情趣。“龙井虾仁”就是这样一道著名的杭邦菜。

 

如今很多言必谈茶道的知识分子都在怀念唐宋,但是,唐宋的“吃茶”生活方式还能不能重现于今天?我始终打个问号。不如学禅,“拂袖吃茶去,管他咸与淡”。

 

叹茶,火星人的如意时空

 

“叹茶”是近年来文人雅士及企业家兴起的一种茶道方式,它起源于古代的道家与佛家。在中国的唐宋绘画作品中,高山流水、茗茶相会是王公贵族和宫廷生活的生活写照。大师们聚在一起,在焚香和袅袅上升的茶烟相会之地弹琴对弈、斗茶赋诗,从轻松平凡的对话中碰撞出高深的哲理。

 

无独有偶,在地球西边的欧洲,“叹茶”也是英伦的生活方式之一。君不见,他们“叹茶”的高深之道在于下午茶。当伦敦的大笨钟敲响四声的时候,世上的一切事情都为茶而停止了,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那句谚语“When the clock strikes four, everything stops for tea”。因此,对英国人而言,谁说下午茶是为了解渴而喝,他们会找你玩命。

 

“叹茶”除了茶和水特别讲究之外,茶室最能体现一个“叹”字的空间。这个空间,从人生上说,既要装得下清风明月,又要安放得了汹涌岁月;从形式上说,要突出茶室的“四雅”布局,即茶具、器物、盆景和水墨画。因为主人邀请来的客人,往往都带进茶室,这是最能体现主人品味的地方。

 

于是,在欣赏“四雅”和接受“沏茶”、“敬茶”的礼仪之后,主客双方渐渐融入共同爱好的话题,彼此之间的距离随着“品茗”的艺术欣赏深度而一步步拉近。蓝天白云、天文地理、诗词歌赋、社会趣闻、帅哥靓女,买卖行情等等,最后聊到人生哲理。茶友既可在悠然的燃香中轻松地说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;也可神秘兮兮地贴着朋友耳朵说:“大生意都是在叹茶中做成的”。

 

难怪有朋友幽默地感叹:“唉,在火星人的时空里,万水千山竟然装不满一杯茶”。

 

遗憾的是,在“叹茶”的仪式感越来越讲究的今天,配套食品还远远未成气候,点心也远未做到精致化、多样化和系列化的个性化市场需求。

 

人生都会经历酸甜苦辣,茶道亦有苦涩甘甜。世事无常,我们谁都不敢说自己的人生只在“喝---叹”的茶道中独沽一味,只能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和际遇,在茶道的岁月四重奏中守好自己的位置,完美自己的人生。

 

作者:高明 资深财经/文化评论人,研究员

2021-09-23

 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电影《红尖尖》是部好电影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