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热门话题

追忆“神针”:中华医学者黄圣源教授的针灸梦

时间:2016/10/17 15:14:11  作者:刘彦君  来源:中新社四川分社  查看:684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2016年10月17日是著名针灸学专家黄圣源教授离开我们10年的日子。回顾他老人家90多年漫长而短暂的一生,追忆他老人家的生命轨迹,在数以万计的书稿、论文、日记的字里行间去品味,去探求奋斗路径成功之道,不禁让记者感叹!磨难给予黄圣源的历练、机缘、财富;感叹他奋斗的艰险和奇迹;感叹...

追忆“神针”:中华医学者黄圣源教授的针灸梦

20161017日是著名针灸学专家黄圣源教授离开我们10年的日子。回顾他老人家90多年漫长而短暂的一生,追忆他老人家的生命轨迹,在数以万计的书稿、论文、日记的字里行间去品味,去探求奋斗路径成功之道,不禁让记者感叹!磨难给予黄圣源的历练、机缘、财富;感叹他奋斗的艰险和奇迹;感叹他追梦和圆梦的曲折坎坷。我们惊奇地发现,他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,这也是始终不渝,开拓创新地民族精神之所在。

诺贝尔说:“生命,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”。黄圣源为祖国针灸学勤耕苦读,不畏艰险,奋斗开拓,成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历程。

黄圣源先生出身于富庶家庭,祖父是晚清秀才。1916年夏天,年仅3岁的父亲遭遇了殇父亡兄家破的灭顶之灾,他也因此变成穷困农家孩童。读书改变命运、读书成就事业,是人世间千古不变的真理。然而,旧中国农村儿童因贫困不能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。所幸,黄家前辈捐资兴教助学的善举给了黄圣源享受“免学杂费和四分之三伙食费”就读于黄氏私立小学特殊优待。正是这个优待,让黄圣源初识“耕读传家”的本义,铭记自己承启家风的责任。7岁启蒙,晨钟暮鼓,清贫苦读。小学6年以一、二名成绩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性,毕业获“文心雕龙”奖并考入犍为师范学堂。

师范毕业,黄圣源到成都投靠二哥,谋求攻读大学,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目标。然而,计划、梦想却在短暂的时空中突变。到成都仅几个月,二哥患肺结核辞职返乡养病。失去了经济支持的黄圣源,只身在成都半工半读苦斗寻机发展。次年,因尊兄挚友二哥病故回乡,肩负起黄家生存发展的重担。俗话说:“幼年殇父,青年殇兄”是人生的两大不幸,这对心怀家国年仅18岁的黄圣源来说,其苦痛和压力是不言而喻的。

为了一家人的生计,19岁的黄圣源受聘于犍为炭库公立学校任教薪酬40元,开始他立业兴家新征程。不久,为了照顾家庭回铁炉黄氏私立小学任教,薪酬35元。凭着老老实实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和为人师表勇于创新的精神,不久便出任教务主任、代理校长职务。21岁当上黄氏私立小学校长,薪酬也升至70元,当时当地的小康水平。然“耕读传家,自强不息”的家训,使得黄圣源放弃稳定安乐的小康生活,毅然再次远赴成都追梦。

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,黄圣源为国为家,端着墨盘考试,当代课老师,代人批改作文,学医行医,学会计,做抗日宣传员,就读黄辅军校……“不管温饱、一心学习”,凭着自力更生、吃苦耐劳、勤学苦练的“追梦”精神,掌握了多种技艺。正是幼年、少年、青年的苦难,青年的火花(教务主任、校长、民训指导员、黄埔军校少校,学中医)与“追梦”中的勤学、苦斗、磨练的实践经验,黄圣源对人生的意义、价值、理想、目标以深思熟虑,夯实认知,不忘初心。“不为良相,誓做良医”成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。

黄圣源常说:“一个人一生要取得一些成绩,其因素是多方面的,其中把握方向是基本因素。方向正确了,就要坚持苦干实干,成功是迟早的事。”

黄圣源的二儿子黄元淦接受记者采访称,他在1949年出生,师从父亲从事中医工作40多年,亲眼目睹了父亲从个体医生到针灸学专家的修炼全过程。

黄元淦说,年幼时父亲在成都市光明巷8号开业,他清楚的记得父亲每天早晨5时到文殊院看书,8点开诊,晚上读书,统计腧穴主治,总结病案到深夜,机乎没有休息,父亲的苦斗换来了全家的丰衣足食。1951年,父亲进入成都市卫协针灸研究班继续深造,任针灸组组长。1952年任西城区卫生委员,1954年当选为成都市中医代表,19564月筹组成都市西城区针灸联合诊所,任主任。同年7月受聘于四川医学院(现华西医科大学)任中医教研组针灸科主治医师,专业教师。

新中国成立时的个体开业医生,到中医代表,再到联合诊所主任就短暂五年。从联合诊所主任到四川医学院(现华西医科大学)任职只有短短的6个月。从川医担任医疗、教学、高诊、会诊,到科研、教材编著、临床成果,到融入这个西南地区最高西医学府也只用了一年多时间。黄圣源说:“这是时代给予的机遇,是中国共产党中医政策支撑,也是总结经验,利用优势找准奋斗方向的结果。”正是这短暂的7年,为黄圣源成名成家夯实了学术基础。

黄圣源到华西医院工作,为了与西医融合,让更多适宜针灸治疗的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,他一方面按传统知识为学生讲授,一方面又刻苦学习现代医学知识,虚心与西医师配合医治疾病,是挑战也是机遇。195610月,时任成都市市长李宗仁因术后呃逆西医治疗无效,川医专程请重庆针灸名医会诊,针治三天呃逆如常。无奈请黄圣源会诊,结果首次针刺后五分钟呃逆停止,二次痊愈。黄圣源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卓著的疗效赢得西医同行的理解和信任。从此,他足迹踏遍了川医院各科,针灸解决和治愈了众多的疑难杂症,如暴聋暴哑,中毒性恼病失语,尿潴溜,心脏神经官能症,药苗伤眼,血崩,难产,胎位不正,奎宁中毒后遗症,急性脊髓灰质炎等留下了许多神奇故事。患者、同行称他为“黄神针”,其独创的针灸四纲辩证论治方法,在针灸的理论与临床科研,针灸疗法的中西医结合取得可喜成果。他在西医同道的支持下用信息科学,现代四种检测手段研究针刺补泻手法及针灸机制等研究,<<针刺阴阳补泻四种手法>>,获得四川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四川省卫生科技成果奖。

1958年夏天,黄圣源在传染病房会诊脑炎后遗重症闫某某,男性,7岁,西医救治10天,烧退,神清,脑脊液已恢复正常。但遗留下痴、聋、哑、瞎、瘫、吞咽困难等罕见病症。眼科诊断:瞳孔散大;视神经萎缩。神经科诊断:去皮质综合证。患儿仅依靠鼻饲管维持生命。西医,中医内科望而却步。黄圣源也从未遇到过类似疑难重症,但他没有退缩,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病魔顽强地搏斗,共针灸33次治疗,孩子奇迹般痊愈。消息不径而走,轰动整个华西医大。黄老不仅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条生命、更为针灸治疗“去皮质综合症、视神经萎缩”世界级难治病症开拓新径,争得荣誉。由此给黄圣源以后针灸治疗眼疾创造了条件,1959年和1960年两次总结发表治疗视神经炎“98眼”, 视神经萎缩“97眼”疗效观察论文,总有效率89.2%。1983年又总结了视神经炎“56眼”,视神经萎缩“26眼”论文,总有效率76.9%,在《中国针灸》发表,1985年《中医杂志》外文版转载该篇论文。事实证明针灸能够治疗视神经疾患,而且有使器质完全恢复的可能。如前述闫某某30年后专程到华西医院面谢黄教授,视神经正常,而且在某企业从事缎工。

可是为了掌握数据,总结治疗经验,黄圣源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,经过了多少风雨,熬过多少不眠之夜。同行称他是“针灸痴”,人们叫他“黄神针”。在成绩面前,他没有固步自封,凭着坚韧的毅力,顽强的性格,一往无前的精神,认真专研,慎重实践。在针灸治疗眼疾患的领域中辛勤地耕耘奉献,黄圣源不仅发表治疗眼疾患多篇科研论文,而且撰写《针灸治疗眼疾患的基本规律》的学术论著,涉及了视神经萎缩、视神经炎、视网膜炎、球后视神经炎,奎宁中毒性失明、皮质盲,角膜炎、老年性白内障、近视、远视、曲光不正、眼神经官能症等几十种眼病,为针灸治疗眼疾从理论到临床提供了较前人更科学,规范的整体观、辨证论治的观点和方法。为传承黄教授针灸治疗眼病的经验,1986年华西医大附一院委和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研制出《微机模拟黄圣源教授诊治眼疾诊疗程序》获四川省卫生系统优秀技术研究成果奖。

小儿脑积水,在当今世界医学科学史上仍为一道难解的题,治愈者少见。黄圣源是在“文革”停职“劳动改造”的艰难时期中与脑外科专家一段对话后,盟发攻坚愿望。1971年初黄圣源教授被恢复工作后,即与脑外科、儿科、放射科联系协商,在取得兄弟科室支持下,开始了他艰难的登攀。从1971年7月至1975年9月共收治120例(男85例,女35例),年龄最小的仅40多天,最大的12岁。其中一岁半以下的就有101例。在4年多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里,黄老对“小儿脑积水”这项世界级的难题发起了猛攻。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资料中虽有“解颅、陷、填”等病名,然而具体的病因、病侯、病症记载十分匮乏,辩证论治的治则、方、穴更无资料供参照。他仅凭敢于实践、勤于耕耘、艰苦奋斗的中国人的优良品质,从中医的基本原理入手,在整体观和辩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,依经辩证,辩证归经,拟定了针灸配合中药的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治则、治法,于197510月总结并撰写出《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脑积水120例疗效观察》论文,有效率达75%,全愈15例,为12.5%,受邀参加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。但是,对这篇世界级治疗小儿脑积水罕见的科研论文,当时的华西医大科研处组织脑外科、儿科专家教授们评审认为“西医的检查手段和资料不完备,还不能充分证实该科研项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,不同意对外发表。建议重新组织科研班子,完善科研资料。由针灸科,脑外科、神经神共同组建课题组,由黄教授负责组建科研组再治疗30例,再总结对外发表”。面对无数心血铸成的科研论文不能发表,不能推广,要从头开始的严酷现实,众多医界同仁为之不平,黄老却以平常心冷静地对待。因为他深知西医科学的内涵,也清楚中医科研的规范,但他更了解“世界级难题”在《华西医科大学》解答的艰难与责任;更理解西医专家们的现代医学立场。何况踏进华西医大至今此种中医科研在西医学府“难题”己见惯不惊。他率针灸科同事们在兄弟科室及众多西医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,重新开始了小儿脑积水科研的新长征。在与脑外科专家们商议后制定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检查、诊断、辩证、治疗、复查、随访一整套科研管理实施办法。经过日以继夜的艰辛耕耘,一年又一年的拼搏,十几年的风风雨雨,他反复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,总结出“调任督,理胃肾,通三焦,利水道”的治疗法则。到1983年已收治185例,于1979年撰文载《全国针灸针麻会议论文摘要》(中英文版);1985年阻塞性及交通性脑积水的针灸疗效观察在《中国针灸》发表,1987年《中医杂志外文版》又介绍给外国同道,有效率达85%。追踪调查发现,病孩中的一部分已上中小学,智力发育正常。

众所周知,从古至今中医针灸的处方多以歌赋或验方,单方,师承方式传承,与中医内科以法统方差距甚大且随意性颇多,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学科,而中医学的特点为:“整体观和辨证论冶”,中药处方讲求“理、法、方、药”,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辨证配方原则,从经方大师张仲景始中药学就走向科学而实用的处方学时代。然而,就中医针灸处方学而言,却远远落后于时代,且有碍于针灸的发展与推广应用。黄圣源认为针灸处方的现状,不能完全展现中医学整体观、辨证论治的精髓。他决心为针灸学探索开创“理、法、方、穴手法”丝丝相扣的处方学。以利于古老针灸学发掘提高,有利于发扬光大,更有利于中医学走向世界。敢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黄圣源甘当铺路石,在搜集古今医家效验方并结合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,开始了这项前无古人、艰辛而颇具争议的工程。1960年他编著完成了第一本《针灸常用处方学暨解释》献给四川医学院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在振兴中医呼声中,《四川省针灸学会》在成都市举办的“高研班”,黄圣源讲授“针灸处方与配穴”课题,新颖实用轰动成都市针灸界,闻迅而来的各大医院针灸医师,将整个教室内外围得水泄不通、壮观萧静的学习场面实属罕见。黄圣源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《四川医学院》30多年临床、科研、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如为学院3次编著《针灸学》和《针灸临床实习指导手册》,为西学中编写针灸讲义和《常见病针灸处方歌诀》,为医院各科制定针灸操作规范等等,为中西医结合深入发展,开拓崭新思路和方法,也为针灸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表率。

据华西医大附一院统计,黄圣源用针灸诊治的病症有二百多种,其中不乏西医中医内科治疗不佳的疑难病证,涉及西医各科,不但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,且深得西医同事们的信赖,更为中华针灸疗法在西医院校发挥独特优势,攻坚克难治病救人做出卓有成效的尝试。

黄元淦深情地说,这种穷追不放,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,来源于他对人民、对祖国医学这颗璀璨明珠的深沉的爱。他常说:“我们一个人有多大本事?不过沧海之一粟。可是,我们有责任给针灸这颗明珠增光添彩,使他更多造福人类,别让他埋没了。作为个人,要勤于实践,把更多的成功和失败留给后来者,供其取舍,也就算尽职了”。正是这种效忠祖先,献身人类的宽阔胸怀和气量,使他始终如一,学而不倦,勤作不息。黄圣源年逾古稀,仍然在临床第一线,还一面潜心苦读、伏案写作,将自己全部生命贡献给祖国医学针灸事业。

   “文革”是黄圣源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十年,是黄家最悲苦的十年。在一人得势鸡犬升天、一人受难全家遭秧时代,整死、杀死、自杀、自残的不计其数。黄圣源被批斗、关牛棚、劳动改造、扣发工资等等,遭受着灭绝人性的人身伤害和精神摧残。凭着对家人、对事业、对人生的挚爱,他在《艰难困苦勇于攀登诗集》的21首“病家自诚天地宽”至24首“平安回家健心身”的诗句中,彰显出了黄老与天斗、与地斗、与人斗的宽厚胸襟、坚毅的意志和乐观精神。

19713月,黄圣源重新获得工作己近58岁,背负着“历史反革命、反动学术权威”,处在“认罪改造、限制利用”身心摧残和家人苦痛双重困境的漫漫长夜之中,忍辱负重每天工作十多小时,诊治病人上百,冒着风险、非议毅然将世界难疾“小儿脑积水”列为科研项目,为人性而战、为针灸学而战。同时对家人,妻子和儿女因此而遭到的厄运,母亲受精神打击患青光眼、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和抚慰……十年攻坚“小儿脑积水”成绩斐然,家庭重新回归正轨。

回顾历历往事,黄元淦对记者说,父亲为我病退返城赴蒲江已64岁,为我谋得正式工作己66岁。他67岁获评副教授,71岁获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奖,72岁获优秀技术奖,73岁正教授,76岁退休,并荣获“卫生部中西医结合重大贡献奖”。同年返聘带首批针灸研究生,受聘《四川中医》编委,受聘《成都中医学院》研究生评委,78岁正式退休创“光明工程”研治疑难病和保健长寿。

贝多芬说:“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: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”。黄圣源在《我的六十年》中说,艰难困苦“突破十三关”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缩影。在他人生奋斗的旅途中,无论是狂风暴雨,还是风和日暖,是坦途还是险峰,是厄运还是幸事,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遵《耕读传家》之训,践行“镇静、沉毅、奋斗、开拓”人生格言始终如一,为人类、为针灸学做出贡献,为族人、家人做出榜样,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精神财富。

黄元淦告诉记者,他在整理编注父亲《艰难困苦勇于攀登——镇静,沉毅,奋斗,开拓九十年》诗集的过程中,父亲人生路径时隐时现地在我的脑海中。“生活是有钱人的一场喜剧,穷人的一场悲剧;是智者的一场美梦,是愚人的一场游戏”。黄圣源90多年勤耕苦读,拼搏创新,开拓针灸术为人类治疗疑难病症的新途径新方法,成为一代名医名人。他为人师表,是智者恬淡,是学者手不失倦,是长者身教重于言教。

这就是一位中华医学者黄圣源的梦——为国为家,为中医针灸学的发扬光大,如醉如痴,承前启后!

(文/刘彦君)

追忆“神针”:中华医学者黄圣源教授的针灸梦

相关评论